•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技术创新是能源转型最大推动力 —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

    来源 :《中国改革报》 | 作者:《中国改革报》 | 2019年10月15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从摆脱资源依赖到走向技术创新,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正在为世界贡献可行的能源转型中国方案 。在转型关键期 ,应如何化解国家能源安全矛盾?针对这个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

    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

    在全球能源变革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好能源安全这篇大文章“?技术创新是能源转型的最大推动力,更是平衡能源安全各维度的重要工具。”面对记者的疑问 ,李俊峰一针见血地指出。

    近年来,李俊峰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技术依赖”是推动能源变革的基石 ,呼吁行业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以多维视角解读能源安全。

    “当代能源安全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国家层面能源供需安全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李俊峰认为,随着化石能源利用弊端的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已演变为包含能源的战略 、技术、商业 、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概念,成为全球共同的挑战。

    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2002年~2018年 ,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 ,欧盟总的能源消费减少了8000万吨油当量 ,可再生能源供应却增加了1.26亿吨油当量;近几年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国家新增的能源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满足;此外 ,中国的煤炭占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达到了58.7%,煤电占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提高了9个百分点。

    “这9个百分点意味着增加了7000亿千瓦左右的电量 ,相当于近3亿吨标准煤 ,令电力变得更加可靠,大幅提高了能源安全性 。”李俊峰对记者分析说。

    来自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近两年 ,全国煤炭消费量均低于2013年的42.4亿吨“,十三五”期间 ,长三角、京津冀鲁重点地区煤炭消费量预期比2015年下降5%~10%,用能结构向更加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也表示,2018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达14.3%。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可以实现2020年达到15%的目标 。

    值得注意的是,“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特征 ,也是制定能源政策不得不考虑的国情 。对此,李俊峰认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传统的资源依赖框架下,我国能源安全将难以得到保障,必须坚定以技术依赖为核心的能源转型路径,为国际社会提供可行的“中国方案”。

    与我国相同,长期以来,煤炭是德国的主要能源 ,燃煤发电一度占比高达80%以上。然而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德国加快了退出煤炭能源的进程。今年较早前,德国政府决定在2038年前逐步实现停止使用煤炭能源 ,随后在9月 ,政策支持再度加码,德国政府计划通过立法拨款400亿欧元,帮助煤炭产区向可持续经济转型。

    12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