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中国1月贸易顺差创新高 进口创五年最大跌幅

    2015年2月9日

      海关总署今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贸易顺差达600.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跌 ,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大幅下滑,是1月贸易顺差飙升的主因。

      按美元计价 ,今年1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3.3%,是2014年4月份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 。进口同比下滑19.9%,是2009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值。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称,中国出口意外下滑则显示由于内外需皆疲软,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民生证券管清友宏观研究团队表示 ,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总需求疲弱,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引发1月进口暴跌。

      据华尔街见闻实时新闻:

      按美元计价,中国1月出口同比下滑3.3%。接受彭博新闻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1月出口增长5.9%。前值增长9.7%。

      中国1月进口同比下滑19.9%,创五年最大跌幅 ,预期下滑3.2%,前值下滑2.4% 。

      中国1月贸易顺差600.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市场预期为489亿美元 ,前值496.1亿美元 。

      中国1月进出口总额3404.84亿美元 ,环比下降16%,同比下降10.9% 。

      大宗商品进口“量减价跌“

      中国1月铁矿石、原油、铜矿等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数量均高位下跌 。

      中国1月铁矿石进口有所减少,为7857万公吨。而在去年12月 ,铁矿石进口则为8685万公吨的历史记录新高。春节前夕,中国国内钢厂削减了部分产量,致使需求降低。

      1月进口铜矿石及精矿跌至93万公吨 ,环比大跌20% 。上海有色网铜分析师季先飞此前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进口货运将下降,因部分矿商在农历岁末之际会放缓交付速度 ,以为来年的订单做准备 。

      国际铜价今年年初表现出颓势。年初至今,国际铜价累计下跌了10%。去年全年跌幅则为14%,为三年最大跌幅 。

      备受关注的中国原油进口也在今年1月跌至2798万公吨,这相当于每日进口662万桶原油 ,明显不及去年12月创下历史新高的719万桶的日均进口量。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

      然而,中国1月钢材出口1029万吨,同比猛增52.1%。去年,中国对外出货钢材达到创纪录的9378万吨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 ,钢材出口增长显著,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显示钢企仍在依靠出口释放库存。

      中国1月铝出口则从去年12月的历史最高水平大幅下跌21% ,全月累计出口未锻造铝及铝材43万公吨,12月份则为54.2686万公吨,为历史最高记录。

      中国外贸形势仍严峻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201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增长3.4% ,先前设定的全年7.5%外贸增长目标落空 。

      进入2015年,国内外主要经济体仍未显现出明确的快速增长迹象,中国面临的外贸环境仍不容乐观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日前在2015年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上表示,2015年 ,我国外贸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

      对于中国出口的未来前景 ,海关总署今日表示,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中国1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8.6 ,连续第四个月下滑 ,预示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我国出口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人民币 究竟会增加贬值压力还是升值压力 ?

      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1月贸易数据再一次令人民币汇率尴尬:一个创历史新高的贸易顺差应该会增加中国货币升值压力 ,但是出口下滑却需要人民币贬值 。

      刘利刚认为,糟糕的贸易数据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尽管1月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但人民币却在同月贬值0.7%。人生就是博认为 ,不确定的汇率前景可能令中国企业对冲过去几年建立起来的美元空头头寸 。

      官方数据显示 ,截止2014年底,中国外债已超1万亿美元,其中80%均为短期债务(少于一年)。事实上,今日公布的糟糕贸易数据可能增加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但中国政府无意让人民币大幅走低(贬值幅度超5%)。因为那将危及国内金融稳定。中国央行将继续使用一些列工具 ,包括指导人民币中间价 、公开市场操作和直接干预措施,来阻止人民币大幅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中国农历春节因素的影响,通常,节前的进出口数据对实际需求的反应相对较弱 。瑞银在数据公布前就表示,由于1月实体经济数据有限、淡季期间的表现不太具有指示性,再加上春节因素干扰 ,真实的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把握。

      在人生就是博看来 ,3月宏观数据才是对实体经济真实运行状况最好的衡量 ,有可能会决定未来两个季度的政策走向 。

    来源(全球纺织网) 作者(佚名)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