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北京布点20余处生态监测站

    2020年12月1日

    森林 、湿地、绿地 ,究竟能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改善?让数据和小动物“说话”,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20余处生态监测站,通过大数据分析 ,以及小动物的种群分布、迁徙情况等 ,更加直观地体现生态建设成果。

    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20余处生态监测站有8处是在已有的监测站点上进行改建 ,另有10多处是新建站点。根据监测侧重点的不同,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和绿地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监测点 ,分布在门头沟百花山、密云水库 、怀柔喇叭沟门 、通州东郊森林公园等地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监测点,分布在海淀翠湖 、延庆野鸭湖、顺义汉石桥湿地、房山长沟泉水湿地等处 ;绿地生态系统类型监测点 ,分布在通州张家湾、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地。8处改建站点,绝大部分是科研机构现有监测站。这些站点原本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建设,由于各站的研究课题 、监测指标、数据格式不尽相同 ,导致监测数据难以整合 ,很难形成覆盖全市的生态研究成果 。

    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高级工程师张博介绍,这20多处生态监测站将有统一的监测指标体系 ,覆盖大气 、土壤、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四个方面 。根据所在环境的特点,又各有各的侧重点。例如位于城区范围内的绿地生态系统监测点 ,会重点监测PM2.5等细颗粒物在一天中的浓度变化 、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对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吸附情况等。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监测站点,会重点监测负氧离子 、土壤有机质、野生动物种群变化情况等等。

    生态监测体系中 ,生物多样性监测最引人注目,这也是长期以来本市生态监测工作中的“短板” 。“生态环境好不好 ,小动物有发言权 。”张博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像北京水毛茛,只有在清澈水域中才能存活。”而像鹰隼这类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猛禽,也只在小动物出没频繁 、生态系统较为完善的区域驻留 。

    生物多样性监测将通过布设红外相机等监测设备实现 。红外相机是一种对野生动物“非损伤性”的动物种类调查和影像记录技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研究领域 。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 ,红外相机技术具有对动物干扰小、影像资料便于存档和检索等优点 ,能抓拍难以观察的珍稀物种,并且可以在野外持续24小时工作。

    这种监测手段已在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熟应用,通过红外相机 ,工作人员捕捉到了野猪、果子狸 、貉 、狍子等大量野生动物在山林里生活的生动镜头。

    这20多处生态监测站中,十三陵林场监测站、海淀翠湖湿地监测站、延庆野鸭湖监测站等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怀柔喇叭沟门监测站、怀柔北房镇砂石坑人工针阔混交林监测站、顺义汉石桥湿地监测站等正在进行前期的财政评审工作。所有站点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

    通过布点生态监测站,本市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生态监测体系。不仅能科学反映生态建设成果,还能为市民日常生活、假日出游等提供靠谱的参考意见。如春季哪些区域花粉浓度较高、哪些区域杨柳飞絮较为严重,可及时提醒有过敏史的市民避让 。秋季全市各区域彩叶的变色情况、预计最佳观赏期等等  ,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获知。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