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餐饮业代表委员呼吁完善“营改增”

    2017年3月13日

      2016年5月1日起,餐饮业开始全面实行“营改增” ,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减负利好,对引导餐饮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餐饮企业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仍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今年来自餐饮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许菊云,全国政协委员刘延云、严琦在提交的议案提案中,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餐饮业“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

      连锁餐企汇总纳税进程受阻

      《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明确规定 ,“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但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的,经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家税务局批准 ,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地税务机关在政策解读和流程操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导致连锁餐饮企业增值税汇总纳税进程受阻 。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企业调查,在湖南、四川 、甘肃、新疆 、陕西、山西 、东北三省等地 ,由于从主管税务机关、市级税务局直至省级税务局对政策理解不同,餐饮企业虽然积极与各级税务机关沟通,但仍无法取得同意汇总纳税的批复 。其中,四川省则明确表示基本不考虑按省汇总计算的方法。

      许菊云、刘延云认为 ,无法及时获得汇总计算的批复,不仅干扰了企业正常运营秩序,更是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税负不平衡 ,无法真实反映“营改增”政策的减税效果 。在连锁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下 ,随着连锁企业分支机构、门店纳税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在税务守法合规方面所投入的成本却不断上升,各地申报实践各异从而造成纳税申报工作量巨大 。

      为此,两位代表委员建议,明确汇总计算方法的审批时间。督促指导各省增加审批的透明度,在下放审批权限到各省的同时,应敦促各省税务机关尽快完成审批。

      餐企农产品进项税抵扣难

      农副产品增值税管理是增值税征抵链条一个重要的起点 ,直接影响整个增值税征抵链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影响农业相关产业的成长。餐饮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由5%调整为6%,税率虽然提高了1% ,但此税可以采取进项税抵扣以减少企业成本。但“成本”能减去多少,进项税能抵扣多少,则是困扰不少餐饮行业的难题 。

      进项税额抵扣需要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而作为占餐饮业成本40%左右的农副产品却很难取得抵扣进项的票据。严琦委员指出,农副产品本身属免税项目,加之市场不规范,农副产品中间周转环节大部分为个体户 。

      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该区基本都是个体户、无规模经营的农副产品公司。根据国税局规定 :农副产品收购可按收购金额的13%作为抵扣率,收购对象为农副产品生产者及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餐饮企业现在的供应商中 ,农副产品的采购(猪肉 、牛肉、家禽、蔬菜 、淡水鱼类等)均为个体户,无法取得相关的税收证明 ,企业也无法开出“农副产品收购发票”,从而无法实现抵扣进项税额。这就导致目前各餐饮企业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税负,在取得进项抵扣上会更多考虑选择能够提供抵扣凭证的供应商 ,而放弃广大农户,进而影响农民增收。

      严琦委员建议,加强农副产品增值税征收和抵扣管理优化政策设计 ,在“营改增”中可将餐饮业单独列出来 ,考虑设定一个平均抵扣率,或者将餐饮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采取简易征收的方式对待,以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无效成本,保护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同时  ,促进农副产品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合作社向规模化 、正规化、产业链化发展,满足餐饮业采购需求,节省采购过程 ,降低采购成本 ,促进农民增收 ,减轻企业负担。

    来源(中华餐饮网) 作者(佚名)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