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餐饮外卖比餐饮实体店的优势在哪里?

    2016年9月13日

      近两三年 ,餐饮市场增量最大的一块,无疑是外卖。

      背靠BAT ,三大外卖平台用强劲的资本实力 ,用大幅补贴把用户需求生生的砸了出来。

      与此同时,不少餐饮创业者也把外卖平台看做当年的淘宝和易趣,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机会 ,甚至,是一个可以靠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餐饮业的机会。

      “叫个鸭子”、“叫了个鸡”等无下限的品牌名称,并不妨碍他们获得资本的青睐;“甜心摇滚沙拉”等斯巴达勇士的闹剧,并不阻挡他们一夜火遍全国。

      外卖餐饮品牌 ,仿佛出生便含着金钥匙 ,和苦逼的传统餐饮门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卖品牌具备先天的成本结构优势!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没有前厅 ,不需要那么大面积,而且对地段无要求,所以房租低;

      二是不需要服务和前厅管理 ,人力成本也低 ,所以 ,外卖理应有更高的利润。

      某外卖品牌对传统门店和外卖门店成本结构的对比分析

      显著的成本优势 ,再伴随着互联网营销的添砖加瓦,外卖品牌似乎可以分分钟达成品类第一,占据顾客心智 ,实现长久盈利!

      如今,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已经悄然落幕,移动互联的红利期也已经过去 ,创业做外卖餐饮品牌 ,真的具有成本优势吗?

      01、房租成本对比

      毫无疑问,外卖不依赖线下客流,对选址的要求当然更低。但是,房租的差距,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首先,出于配送时间和距离的考虑,外卖餐厅的选址并不能太偏僻 。

      30分钟送达,这既是顾客的需求,也是外卖平台的考量,外卖平台为了实现送餐效率最大化,不会向顾客推荐过远的商户,甚至,在高峰时段会主动屏蔽过远和不顺路的商户。

      要想生意好 ,选址还得在热门商圈之内 ,众所周知,相同的租赁面积,同一商圈内房租并不会有天壤之别。

      前一阵声称获得2000万融资的外卖品牌“Kao!烤肉饭” ,其创始人在总结选址策略时提出“一级商圈,十级商铺”的概念。

      这一略显夸张的表述暗示 ,同一商圈中,十级商铺的租金可能只是一级商铺的十分之一 ,但事实上,哪有一个商圈中存在租金差距如此之大的“十级商户”?

      其次 ,食药监对餐厅的面积、房屋类型和餐厨比例有着严格的要求 ,面积过小的餐厅是无法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

      即使是外卖餐厅 ,面积也不可能无限制缩小 ,更不可能选择在非商用处所开店(前一阵被曝光的黑作坊是特例)。

      通过北京市场的实际经验推断 ,作为一家快餐厅,堂食店和外卖店的最终的房租对比更可能是下面的情况:

      注1 :假设实体快餐厅的面积是120平米

      注2 :北京食药监要求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最小经营面积为60平米

      02 、人力成本对比

      为了对比人力成本,人生就是博假设实体快餐厅和外卖餐厅的产品 、单价、单量是相同的,营业额都是日均10000元这个较高的水平。

      快餐厅主要的工作量发生在后厨,对于同样的订单量,不妨假设实体店和外卖店后厨的人数都是8人 ,而实体店还要配置前厅人员,数量再增加6人 。

      那么人力成本数据对比如下:

      03 、外卖的隐藏成本

      如果只是对比房租和人力成本 ,再加上外卖店的面积小投资小,外卖店确实是具备显著的优势 ,那么结论就这样出来了吗 ?

      隐藏费用之一

      平台费用

      如果与外卖平台合作,并且采用外卖平台提供的送餐服务,则要上交营业额20%左右的提成作为费用(向消费者收取的配送费也要交给平台)。

      你想自己送餐来省掉平台费?太幼稚了,你认为平台是做公益的吗?

      首先,非平台送餐商户 ,想得到好的排名 ,难度会更大,没有好的排名就没有曝光度,没有曝光度当然就没有销量。而且,你能保证自己配送的效率比平台高?你能保证配送费用算下来比平台低?

      好吧 ,这些假设你都能做到。你确保你能雇到送餐员?在北京 ,外卖平台的疯狂扩张已经将送餐员的平均工资推到6000元左右 ,你也出的起6000?难道你也有BAT的钱可烧?难道你不怕你5000元工资的厨师天天与送餐员撕逼?

      最后是补贴的问题 。顾客对补贴是高度敏感的,而补贴按一定比例由平台和合作商户共同承担。不与平台合作 ,就无法参加平台的促销活动,补贴就得全部自己担。

      所以,创业的外卖餐厅往往不得不选择外卖平台的配送服务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硬生生的多出20%的平台费用 。

      隐藏费用之二

      营销费用

      线上和线下门店有个明显的区别:线下顾客走过一条街 ,必将经过所有的店铺;但在线上,大部分顾客都很有可能在排名靠前的商户达成了购买 ,排名靠后的其他商户就没有机会被顾客看见了 。

      外卖品牌在平台上想要靠前 ,就需要一系列的营销措施。根据平台的数据规则,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一是成交量靠前 ;

      二是优惠力度靠前;

      而为了达成更高的成交量 ,往往又需要通过更多的优惠力度来促销……这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

      当然,土豪也可以躲开这个恶性循环,因为,现在可以直接购买排名啦!

      如今,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已经悄然落幕,移动互联的红利期也已经过去,现在的外卖平台 ,和淘宝 、天猫已经没有区别了 :

      商户要保持排名和曝光度(注意,是保持而不是增加哦),必须得源源不断的付出高昂的营销成本 。

      外卖平台上满减优惠的常见折扣率不会低于10%(还不包括秒杀、特价菜品) 。

      而实体门店,通过营销手段把人气拉起来之后,往往会阶段性的停止促销措施,不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去维持人气。所以,实体快餐厅在点评网上的常见折扣率不高于5%。

      04、结论

      虽然人生就是博没有一一去对比全部的成本费用项目(例如包装费、餐具损耗、能源费 、消耗品……) ,但从成本结构的大项上比较 ,可以看出:

      在营业额相同的情况下,典型的外卖商户并不存在明显的成本优势(甚至略高),所以,在同样的毛利下,外卖店也不存在显著的利润优势。

      最后,用一位资深互联网创业人 、现餐饮运营者——“Miss宋”的分析作为结束:

      外卖平台,如同当年淘宝到天猫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一样,打破了原有商业地产零售几千年来的生态,也会打破餐饮的生态 。

      跟淘宝和滴滴一样,外卖平台先从三无小餐饮(淘宝C店)入手 ,因为品牌店此时看不上外卖这点量 。

      然后通过补贴养成客户习惯(各平台烧钱补贴,网上有了各种不花钱吃饭的攻略,与滴滴出行补贴如出一辙)。

      再是品牌店铺跟进(天猫来啦,滴滴专车),展现排位从销量排位变成付费买流量排位(淘宝规则也是这么改过来) ,各种新店按点击量收费(淘宝钻展)、上美食折扣专区(聚划算)。

      跟商家的资金结算周期也是和淘宝一样,再赚你个资金沉淀的钱,为互联网金融再添砖加瓦。

      当外卖流量被两大平台掌控 ,餐饮发现除了要交房租以外 ,还要支付向平台购买流量的钱 ,以及把利润再分给外卖物流小哥。

      当平台巨无霸分完商品销售这杯羹 ,在滴滴出行上烧钱养成移动支付的习惯,最终会从餐饮上实现移动支付的利润收割,从餐饮上分走一杯羹 。

      当无数O2O风潮中失意的互联网创业者,蜂拥进入餐饮外卖行业,妄想挽回一局时,一定会发现 ,他们所走过的最长最远的路 ,就是BAT的套路。

    来源(中华餐饮网) 作者(佚名)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